2013是铭刻在中科院固体所丰碑上的神圣数字,因为这一年的5月迎来了固体所创始人和首任所长葛庭燧院士的百年诞辰。葛先生首先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1949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回国从事科学研究,1980年奉调合肥负责筹建中科院固体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努力奋斗。同时葛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是金属内耗研究领域的大师,1989年获得甑纳奖,1999年获得梅尔奖。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才有了我们今日良好的工作和科研环境和平台。
在这样一个盛典的节日里,我有幸积极参与其中,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我所的历史,作为一对一志愿者负责接待吴希俊老所长(我所第二任所长)。
吴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回所参加葛先生的百年诞辰活动也是十分高兴。除了座谈会的公开发言之外,私下老先生也是饶有兴致的向我述说起固体所的种种往事。筹建之期吴老正在德国进修,从葛先生处得知固体所的筹建和邀请后,吴老立即答应,怀揣着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的理想飞赴合肥。在董铺岛上的3号别墅,极端简陋的条件,中科院固体所正式建立了。吴老师叙说了建所之初条件的简陋情况,当时全所就那一栋3层的小楼,既是办公楼也是实验楼,里面是木地板,走起路来全都颤动起来,更不要说建所之初不断的添进实验设备,那更像是开起坦克一样,无法办公,也无法进行内耗测量方面的实验。始建阶段,葛先生和张老师、吴老师一起张罗人才和筹款基建而奔波,最终不断改善条件。另吴老师对于我所的科研进展和学术传承也极为关心,不断询问,并提出我们年轻人应该向应用考虑的建议。
面对那样一段艰辛而大手笔的创业之路,辞藻是如此的乏力;听罢,看罢,内心汹涌澎湃,却又无法倾注于笔端。艰辛,并没有使得开创之路上的前辈们停步,反而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印记在历史的画册之中,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领悟的传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