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题目与“时间”这个词有关,而全文看下来,感觉作者更多的是在告诫读者要有效的管理自己,以及为此而进行必要的心理和心态上的调整。书的开篇就反复强度:心智的力量;可能是我没有认真去读,全文看下来,我对这种“神秘”的“心智的力量”也没什么明确的概念;我所能“读”到的,无外乎以下几个关键词:认清自己、可行性的目标、行动力、自律和坚持以及适当的方法。将这本书的内容分开为这几个部分后,感觉就容易理解了。
认清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据说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会自动美化百分之三十,再加上每个人的性格,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现实中的自己其实是很困难的。不过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能力还是能够办到的吧?一些良好的习惯,例如书中所写的,每天给自己的时间花费记个日志,就可以帮助我对自己的一天工作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这一天就只干了这些事,时间久了,我一天的工作量基本都可以量化了吧。
可行性的目标:
这里说的目标,至少是可行性的。就像一个项目的申请,没有可行性分析的部分,应该没人会放心交给你去做;同样的,一个超出自身能力的目标,最终还是会令人失望的,毕竟就算是“奇迹“的发生,也是需要先决条件的,有这偶然中的必然因素。
行动力(或者称之为:执行力):
书中讲了作者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很多实例,从而告诉我:很多人都太注重于方法,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实现对时间和精力最高效的利用。事实确实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因为行动,我们实现了目标,进一步总结出经验,提出可能更好的方法;而不是因为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所以必然的实现预期目标。过于追求方法的,没有有效的行动,再好的计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从作者开始写行动力时,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个词——军队,人类社会中最具有行动力和纪律性的集体;虽然不是每个国家的军队都能做到,如最近把坦克开到集结地,而一炮未发,然后望风而逃的沙特人,他们甚至觉得坦克会引来敌方的攻击,而换乘汽车逃跑,唯恐逃的不够快。再好的计划方案,没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都成了笑话,规划的越好,这个笑话就越苦涩。但凡有战斗力的军队,都能令行禁止,一群人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对自己制定的计划都不能有效的执行,一再变更和拖拉,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自律和坚持:
量变引起质变,如书中所言,在质变之前,是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这一点无需多言,早在上相关的政治课程的时候,就应该具体介绍过。但没有人告诉我,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有人在网上发问:为什么有些男生追女生追到一半就放弃了?置顶的回复是:你倒是给个进度条啊!!!我一向认为,只有未知的才是最值得令人敬畏的,所以像很多人一样,很多时候,我更希望做一些能即时见效的事。做一件看不到头的事,然后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变成绝望,然后放弃,这种的事情的发生太正常不过。什么?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我怎么知道距离哪个质变的点还有多远?也许只有一步,也许距离起点也只迈出了一步!然后就有借口逃脱了。道理都明白,真到了自己去做的时候,又回到了多数人的循环,原来我并不特殊,原来我的心性还需要磨砺,成功什么的,还言之过早。
适当的方法:
在可行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方法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这些先决条件之后,方法才显示出其的重要性。毕竟有个词就事半功倍,它还有个兄弟叫事半功倍。曾经在回家的车上与陌生人聊天中,得知她是一名小学(或是幼儿园?)老师,为了方便与家长交流,就开了个群,吧家长们全都拖了进来,然后很多学生问题,都放到群里解决,再找一些积极的家长作为管理员,于是整个人轻松了很多。用她的话就是:反正很多家长下班厚都没什么事情,一些家庭主妇巴不得有点事做,还跟小孩有关,那就更是关心了,有什么事情,群里通知一下,自然有家长帮你宣传到位。有时候有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满了,还会有其他的家长跳出来帮忙说话,我提供一个平台,家长随时了解小孩子在校情况,还能与其他人交流教育经验,自己也省了很多事。当然,如果在我小学的时候,连QQ是啥都不知道的话,不如做个家访、开个家长会。看来适当的方法必须要结合环境条件才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中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经明白了,只不可能像作者一样,编辑印刷出来,也不可能像书中那样旁征博引,毕竟人生经历和个人学识实在有限。明白归明白,读完一遍,对脑子的冲击还是很大,感觉已经在幻想和徘徊中浪费了很多,过去的几年已经挥霍的太多,接下来的岁月,是否真的会度过更有意义的下一秒,却依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