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是每位科学家的基本素质。葛庭燧先生就是具有旺盛创新精神的伟大科学家。当年他要求我们年轻人要有新想法,敢于提出新方案或新课题。六十年代初,葛先生提出开展晶须研究,并组织人力进行实验,发表了论文。当时这种接近理论强度的材料在国外刚发表几年。现今纳米材料就是从这种研究中拓展开来的。很可惜此研究被迫中止了。1962年葛先生担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后,决定建立完整的内耗实验室。他从北大招收了三名研究生(章安庆,孙宗琦和潘正良),安排他们各自建立一套内耗设备:扭摆(~1 Hz),复合振子(~104 Hz)及超声脉冲(~106 Hz)。加上杜家驹和李广义建立的声频内耗(~102 Hz),这样一来,内耗设备就齐全了,复盖全部频谱(从1Hz 到106 Hz),可以研究广泛的课题。在国际上,这也是当时唯一齐全的内耗实验室。扭摆是葛先生发明的,当属领先,而复合振子及超声脉冲也才发表于1953及1960,均属新技术。葛先生高瞻远瞩,不停留在扭摆而是积极地开发内耗新技术,不断创新。在当时困难条件下,这种创新精神十分可贵。很可惜,刚建立的这些内耗设备在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束之高阁或散失。
科学的春天到来后,1978年葛先生去西德访问,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物理所所长塞格尔(A.Seeger)教授主动提出要求与葛先生合作,开展内耗研究,经费全部由德方资助。重点课题是体心立方金属中间隙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引起的内耗(或称Snoek-Kὅster峰)的研究。当时Kὅster教授仍健在,早年曾任该所所长。塞格尔教授对S-K 峰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需要用精确的测量来证实。葛先生早年也曾对此内耗峰有过重要贡献。因此德方请求与葛先生合作似有希望葛先生认可其理论之意。葛先生对塞格尔的位错弯结理论早已熟知并基本同意。三年的合作研究进展顺利成果甚佳。我们赴德工作的人员学到了最新的实验技术,为回国建立新的内耗实验室加快了速度。当时中国科学院与西德马普学会有一个广泛的合作协议,但是由德方提出课题,指定与中方某科学家及其团队合作尚属首次。随后还有西德亚深,法国里昂,波兰和俄国都先后要求与葛先生合作开展内耗研究。当时中国自然科学界在国际同行中享有话语权的学科十分稀少,至今也不太多。葛先生在国际内耗领域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就特别值得尊敬。葛先生在国际内耗领域的成就享誉世界令国人自豪。在纪念葛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回顾往事,缅怀先生的伟大业绩,学习先生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