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信息通知 > 学术报告
聚变堆发展中的材料问题
发表日期: 2010-05-13 作者:
【打印】 关闭
报告题目:聚变堆发展中的材料问题    
报告人:郁金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时  间:5月17日10:00
地  点:32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郁金南YU Jinnan,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生于江苏无锡,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反应堆燃料、材料和材料辐照损伤研究,著有材料辐照效应一书,是我国材料辐照效应研究的先驱者。现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核科学与工程杂志编委,国际聚变堆材料会议咨洵委员会委员。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从事过核燃料、热离子转换器、高Tc超导材料、电子器件辐照效应、聚变堆材料等研究工作。早期的研究曾为反应堆选材作过贡献,在完成核动力元件捧有效热导、内压和芯块热导率等堆内测量、性能研究和辐照后检验,开创了我国燃料元件性能堆内测量技术,获1978年科学技术大会奖。在热离子转换器研究获国防科委的国防科研三等奖、“辐照损伤计算中的离位原子理论模型” 、“辐照下微观结构演化”分别获核工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国家863计划混合堆项目中,成功地用离子、质子辐照模拟中子辐照肿胀,研究了He、H与级联碰撞的协同作用,发现H在不锈钢中产生新相和小空洞;当H与He和级联碰撞的协同作用时,产生更为重要的损伤,“316不锈钢辐照肿胀相变和表面起泡”和“氢、氦离子辐照下缺陷的产生和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荣获863计划“七五”期间先进工作者称号。同时与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了316不锈钢高剂量中子辐照研究,获得了300,400,500 和600°C辐照下9dpa的肿胀和力学性能的数据以及微观结机的变化,填补了国产316不锈钢高剂量中子辐照数据。进而进行低活化马氏体钢(RAFM)的研究,优化RAFM的成分设计,开创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的研制、性能研究和辐照性能研究。在双束粒子辐照CLAM和Eurofer97钢获得氦泡的形核、长大的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He与级联碰撞的协同作用,揭示了低温下(<250°C)严重的辐照硬化源- Fe-He缺陷团,它们在高空位浓度下(或升温至350°C以上)演化为氦泡,是国际前沿性成果。在SiCf/SiC复合材料的辐照研究中,开创了“SiCf/SiC复合材料的辐照疲劳”的研究,导出脉冲运行宽度对Si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对SiCf/SiC复合材料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后发表近百篇论文,其中聚变材料研究成果为SCI 收录23篇,为EI收录18篇。
皖ICP备050001008中国科学院固体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415 传真:0551-655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