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爱党意识,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自己的业务内容,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所党委于5月28日至30日组织41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长沙-韶山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韶山--伟人故里,伴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了毛泽东主席铜像广场。铜像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三面环绕56株雪松,象征我国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固体所党委献上花篮,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在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块景观石,题刻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穿行在毛泽东故居和刘少奇故居土木结构的旧屋宇之间,走进一间间旧时的房间,陈列着革命时期的劳动工具和家具,大家都被当时艰苦条件所震撼,毛泽东故居现有房屋13间,故居前,有池塘,后面是小山,坐南朝北的“凹”字型农舍,毛泽东少年曾在后山读书、牧牛,在池塘游泳过,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南岸私塾离故居近百米的距离。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召开多种会议并建立了韶山的第一个中共支部。刘少奇故居--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南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公里,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年环抱,正门悬挂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炭子冲屋场为土木结构的四合农舍,共计房屋21间半。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等。向里行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书的重视。
大家来到橘子洲头“指点江山”石碑前,追忆毛主席当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滴水洞为毛主席回家乡最后下榻的场所,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韶山这个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代伟人的诞生地,每年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往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瞻仰毛主席铜像,循伟人遗迹觅得伟人风采,浮想怀念,温润心灵。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岳麓巨子”曾受教于此院,历经元明清时势变迁,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互相连接,书院楹联镶嵌其中,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从书院后门出来,大家来到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这里当时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被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所鼓舞,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骄傲自豪,大家纷纷表示要秉承革命传统,科学严谨,发奋图强,努力奋斗,在创先争优实施阶段,将我党优良作风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围绕中心、立足岗位、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建党90周年和我所建所30周年献礼,推动我所跨越式发展。
敬献花篮
参观毛主席怀念馆
参观滴水洞一号建筑
毛主席铜像广场合影